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办事大厅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告 >> 正文

2020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自评报告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09/23 09:08:47

一、学校概况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内江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市属综合类高职院校。自举办高职教育以来,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树立“以德立人、以职立教、以特立校”的办学理念;传承“自强博爱、严谨勤勉、合作共进”的办学精神;遵循“厚德·精业·行健·致远”的校训。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逐步发展成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地方性高等专科院校。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教职工额定编制数为639人,在编在岗教职工514人,专任教师361人,其中专业教师259人,“双师型”教师179人,“内江市学科带头人”4人,“内江市拔尖人才”3人,“内江市第四届科技顾问团顾问”2人。

学院教学设施完备。总占地面积830亩,现有固定资产总额8.38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1亿元,生均仪器设备值11518元。拥有实训场地总面积13749.58平米,总投资近10亿元。现有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共114个,校外实训基地114个。建有公共教学大楼、实训大楼、教学工厂、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完备的教育教学场地。

学院办学成效显著。近年来,学院获得了“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院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荣誉称号。2017年,学院成功创建成为“四川省示范高职院校”。2018年,学院拟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成为共识,“双核并重、贯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形成,专业优化走在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新生报到率90.39%,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36%,均创历史新高;学院学生获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178名,居全省第5位、高职第1位;学院首次承办省级大赛,教师获各种省级比赛三等奖及以上10余项,学生获国家级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省级一、二、三等奖30多项;师生参加四川省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铜奖,参加中国创翼大赛,获内江赛区一、二等奖各1项;教师科研成果再上台阶:申报市厅级及以上项目15项,立项7项,发表期刊论文143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论文13篇、高校学报16篇(同比增长150%),取得专利成果15项,同比增长300%;2门课程获批立项第三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学院通过了省级、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审;培训收入首次突破500万元;成为全省首批“党员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农业技术系教工党支部成功入选“全国党建样板支部”。

(一)教学系(部)及专业设置

学院共设10个教学系部,其中专业教学系8个(会计系、艺术与公共服务系、智能制造系、自动化技术系、土木工程系、商务管理系、农业技术系、信息技术系),公共教学部1个(素质教育部),中专部1个(中专部),现有专业35个、其中省级重点专业2个、国家骨干专业2个。

(二)办学经费情况

2019年我院经费收支情况如下:一般公共预算拨款14856.60万元(其中包括兵役征集4万元,中专教育98万元,高等职业教育14565.60万元,其他应用研究支出15万元,事业单位离退休43.05万元,其他城市生活救助17.95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付息支出113万元),捐赠收入1万元。事业收入3978.57万元,其他收入463.03万元(其中有 四川省农民工技能大赛专项资金180万元,中职减免学费结算资金273.17万元,利息收入5.1万元,其他收入4.76万元)。

(三)教学、实习仪器设备情况

学院现有固定资产总额8.1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1亿元,生均仪器设备值11518元。校内有实训室105个,建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9个,拥有数控加工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汽车维修与检测实训基地、汽车驾驶培训、食品加工与检测、黑猪养殖、宠物护理、建筑工种实训基地、夏布服装设计与制作等。学院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国家行业企业培训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资源,多次承办四川省、内江市各类技能大赛、技术比武、职工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强化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对接。学院的实验实训场所、设施设备和食宿条件完全能满足5000人/年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

(四)信息化条件

按照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我校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体系建设的基础支撑作用,提出通过建设质量管理平台、大数据分析系统优化学校大数据生态环境,从而促进我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升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成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于2016年搭建了统一的数据中心、门户和身份认证三大数字校园平台,集成了教务、学工、OA办公、人事等一系列业务管理类系统,实现了系统间业务数据共享和单点登录,完成了数字化校园系统建设。在网络建设方面,出口总带宽升级到11G,完成认证系统、审计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学院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全覆盖。

2017年至今,学院围绕“数据”的感知与采集、汇聚与处理、分析与决策三大基础内容建设信息化平台,服务于学院的“诊改”工作,实现对“五纵五横”内诊体系的支撑和“八字螺旋”保证机制的支持,在现有数据中心基础上,构建校本数据平台,实现校园内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进一步优化学校教学和管理夯实基础,提高了管理系统的质量、效益、效率,保证资源和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科学性。

二、教育教学改革

(一)学院专业开设情况

学院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地方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由2016年45个专业优化为33个专业,进一步从专业顶层设计层面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学院2019年,停止招生环境艺术专业,新申报云计算技术专业,招生专业保持33个,涉及到12个大类专业,其中装备制造大类9个专业;财经商贸大类6个专业;农林牧渔大类3个专业;土木建筑大类3个专业;电子信息大类2个专业;交通运输大类2个专业;旅游大类2个专业;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2个专业;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1个专业;轻工纺织大类1个专业;水利大类1个专业;文化艺术大类1个专业。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专业大类

数量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系(部)

1

装备制造大类

9

56010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智能制造系

2

装备制造大类

560113

模具设计与制造

智能制造系

3

装备制造大类

560103

数控技术

智能制造系

4

装备制造大类

560701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智能制造系

5

装备制造大类

56070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智能制造系

6

装备制造大类

560707

新能源汽车技术

智能制造系

7

装备制造大类

560301

机电一体化技术

自动化技术系

8

装备制造大类

560309

工业机器人技术

自动化技术系

9

装备制造大类

560302

电气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技术系

10

财经商贸大类

6

630302

会计

会计系

11

财经商贸大类

630301

财务管理

会计系

12

财经商贸大类

630303

审计

会计系

13

财经商贸大类

630801

电子商务

商务管理系

14

财经商贸大类

630903

物流管理

商务管理系

15

财经商贸大类

630701

市场营销

商务管理系

16

农林牧渔大类

3

510301

畜牧兽医

农业技术系

17

农林牧渔大类

510202

园林技术

农业技术系

18

农林牧渔大类

510101

作物生产技术

农业技术系

19

土木建筑大类

3

540301

建筑工程技术

土木工程系

20

土木建筑大类

540501

建设工程管理

土木工程系

21

土木建筑大类

540102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艺术与公共服务系

22

电子信息大类

2

610201

计算机应用技术

信息技术系

23

电子信息大类

610205

软件技术

信息技术系

24

交通运输大类

2

600606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自动化技术系

25

交通运输大类

600202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土木工程系

26

旅游大类

2

640101

旅游管理

商务管理系

27

旅游大类

640105

酒店管理

商务管理系

28

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

1

690301

老年服务与管理

艺术与公共服务系

29

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

690306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艺术与公共服务系

30

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

1

590107

食品营养与检测

农业技术系

31

轻工纺织大类

1

580410

服装设计与工艺

艺术与公共服务系

32

水利大类

1

550204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土木工程系

33

文化艺术大类

1

650101

艺术设计

艺术与公共服务系

合计

12(大类)

33

2020年,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恢复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模具制造专业,2020年招生专业35个。

(二)“1+X证书”试点情况

根据《教育部职成司关于扩大1+X证书制度试点规模有关事项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98号)《四川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川教厅办函〔2020〕13号)文件,经过各系前期拟申报,院长办公会同意,截止目前,我院共申报21个1+X试点证书,涉及全院8个系,22个专业。

学院积极指导各系、各专业针对1+X试点证书的标准和要求,完善相关证书的实施方案,将职业技能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融合起来。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匹配师资队伍,尽最大力量推进1+X试点证书的落地实施。在课证融通、师资培训、教研活动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1.科学谋划,完善1+X人才培养方案

在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会计系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专业三个专业融入1+X证书课程,在选修课中设置了2学分32学时《1+X职业技能》课程,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证书进行学习考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积极开展1+X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在制订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时将证书考取与课程开设进度进行协调,制定以证代考相关制度。自动化技术系2020级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融入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2个1+X证书的相关要求,为下一步进行课证融通试点工作打下基础。智能制造系将“多轴数控加工”“数控车铣复合加工”1+X试点证书纳入学生毕业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之中,并且作为课程的以证代考项目。

2.积极参培,提升教学教研水平

各系积极组织教师针对1+X证书相关工作进行研讨,并结合教师教学经历及研究方向确定1+X证书师资队伍。会计系积极组织教师参与1+X师资培训,目前会计系申报的5个证书师资培训已经完成了4个证书,参加培训人数达到23人次,《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加师资培训11人均取得合格证书;《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加师资培训5人,均取得合格证书;《智能估值数据采集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加师资培训5人,4人取得合格证书;《大数据财务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加师资培训2人,均取得合格证书。智能制造系先后组织教师参加华中数控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线上二期1+X数控车铣复合加工师资培训、线上三期1+X多轴数控加工师资培训、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华数”线上培训、工业机器人工业应用及离线编程仿真教学、赛育达第六期考务管理员培训等网络培训和学习。商务管理系已完成7人在线培训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及网店运营推广证书的师资培训,正在进行呼叫中心客户服务与管理证书的师资培训工作。自动化技术系为了满足后期鉴定工作要求,选派部分老师进行网上师资培训和考评员培训。

3.设备升级,教学条件逐步完善

会计系已经具备1+X证书的教学实施条件,机房、网络、实训室各方面硬件条件能够满足课程的开设。学院计划再新增加建设会计信息化机房1个,升级机房1个,增加显示屏1个,把计算机升级成双屏显示器,为以后的财务共享课程提供支持。农业技术系组织相关人员谈论和规划宠物美容室的干区和湿区建设。商务管理系已完成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基地实训室建设,以达到培训的软硬件要求。自动化技术系根据1+X试点要求,在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基本完成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

4.明确培养目标,做好课证融合

为了更好地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会计系调整了2018级教学计划,将1+X证书融入课程。在2018级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三个专业9个毕业班的选修课中,增加了限选课程1+X证书课程。充分利用1+X证书试点期间的优惠条件,免费使用1+X证书学习平台和培训师资,通过文轩书店采购证书课程教材,目前已经征订了《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职业技能》2本考证配套教材。商务管理系通过系(部)及教研室研讨已基本确定考取的证书等级,同时将开设课程与证书考取时间进行匹配,并辅以对应的培训教材,可进一步将培训内容融入教学活动。

(三)校企合作情况

近年来,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

1.对接产业建专业

围绕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和内江市“5+4+5”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布局,紧贴内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抓专业建设,积极开展专业优化和调整,建成省级重点专业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与内江产业发展直接对接的专业32个。围绕“四新一大”与华为公司、联通内江分公司、讯方联合打造华为ICT学院,共建云计算技术及应用专业,与德国“F+U”萨克森集团、中德诺浩教育公司联合打造中德诺浩汽车学院,共建汽车维修专业。

2.校企合作搭平台

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不断深化“校企融合、产教融入、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调整合作企业资源,我院现有114个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企业职工培训基地12个,其中与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成都一汽大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京东、德康集团等企业开展深度紧密合作。

学院牵头成立辐射省内外的“丝路·内江职教集团”和“夏布产教联盟”,致力于全方位开展合作办学,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学院与职教集团、产教联盟成员强强联合,建立了具有“教学、培训、鉴定、生产、服务”五大功能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一批深度融合的校外实训基地。先后与一汽大众、上汽集团、京东、华为、正邦集团等8家中国500强和中国民企500强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现有覆盖全部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107个,拥有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加工实训基地、3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汽车制造与维修技术专业等5个专业在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土木工程系BIM、信息技术系Web、商务管理系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自动化技术系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纳入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正在与内江金鸿曲轴共建内江产教融合中心,与深圳捷美模具集团共建捷美模具学院。

3.产教互动育队伍

围绕打造“双师型”队伍,聘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到校任教。聘请校外兼职教师57人,投入经费共计80余万,其中从内江市相关行业企业聘请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39人,涉及“四新一大”产业相关专业13人,特色农业产业相关专业10人,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16人。学院支持和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有30名教师到内江市相关行业企业参加实践锻炼。

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情况及课酬:2018-2019-2学期学院共聘用企业兼职教师27人,累计课时为3116学时,发放课时费232110元。2019-2020-1学期学院共聘用企业兼职教师23人,累计课时为2227学时,发放课时费164290元。2019-2020-2学期由于疫情原因,前半期采用线上教学方式,合班教学较多,后半期线下授课,聘用人数减少,本学期共聘用企业兼职教师7人,累计课时为1279学时,发放课时费94330元。

4.校企合作促就业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校企合作。按照学院规定,各系积极对接企业,与企业深度合作,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及课程建设,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土木工程系、农业技术系、智能制造系、艺术与公共服务系等系(部)先后与四川京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四川爱达乐食品有限公司、江西正邦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开办京锐班、正邦班等企业订单班。学院近三年校企订单培养情况见表2。

表2 2017-2019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校企订单培养情况一览表

序号

年度

系别

专业

学生人数

合计

所占比例

备注

1

2017-2018

土木工程系

建筑工程技术

43

290

10.7%

2

2017-2018

农业技术系

食品营养与检测

15

3

2017-2018

农业技术系

畜牧兽医

30

4

2017-2018

智能制造系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162

5

2017-2018

艺术与公共服务系

服装与服饰设计

40

6

2018-2019

农业技术系

食品营养与检测

18

149

5.4%

7

2018-2019

智能制造系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131

8

2019-2020

土木工程系

建筑工程技术

24

199

6.1%

9

2019-2020

农业技术系

食品营养与检测

15

10

2019-2020

智能制造系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138

11

2019-2020

艺术与公共服务系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22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院企业订单培养学生规模不大,订单培养学生占比波动大,提升空间大。

5.立足地方作贡献

智能制造系、自动化技术系、商务管理系、土木工程系、农业技术系等8个系抓紧抓实学生到企业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努力培养合格技术技能人才,积极参与地方工业、农业、电商、餐饮等行业企业的科研项目、技术革新、产品开发、技术指导和企业员工技能学历提升。近3年来,为地方输送高职生9000人,中职生1050人,为地方党政培训科级以上干部5964人次,为城乡基层培训村(社区)支部书记、村(社区)主任12191人次,为乡村培训职业农民、技术和管理人才6331人次,为各类企业培训技术技能人才1388人次。为凉山州越西县、宜宾市珙县编制产业发展规划4项,培训种养技术人才700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鉴定5437人次。

三、学生发展

(一)在校学生情况综述

2019年计划招生人数3885人,实际招生人数3762人;2019年面向社会招生(四类人员)计划招生100人、实际招生人数55人(其中退役军人49人、下岗失业人员1人、农民工5人)。截止2020年6月,实际在校高职生人数为10382人。

(二)招生情况

学院逐年增加单招计划,转变招生思维,扩大单招比例,稳定学校生源,保证完成学校每年招生计划。学院从2018年起开始执行招收“9+3”专项免费计划,每年足额完成招生计划。招生计划见下表3。

表3 2017-2019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情况一览表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单招计划数

1550

2000

2090

9+3计划数

100

21

录取人数

1550

2100

2111

报考人数

1550

2100

2111

统招计划数

2055

1450

1774

录取人数

2042

1704

1651

报考人数

2055

1450

1774

录取人数合计

3592

3804

3762

(三)素质培养

坚持按照“双核并重、贯通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学生职业精神打造,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精心打造素质教育平台

基于“双核并重,贯通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院认真梳理、科学重构公共课程教学体系,总结凝练了“14886”素质教育育人平台:围绕1个核心(职业精神),打通一、二、三、四课堂,提升学生8种基本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制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双创素质)和8种职业特质(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职业规划、职业理想、职业态度),打造6个品牌(“沱江潮”六大讲堂、三百工程、红色考察团、心理素质拓展团、长江艺术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精心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文化育人模式。

2.开齐开足规定课程

严格按照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在学院大中专规范开设各类素质教育类课程(含思政类课程)。近三年,先后改、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等大专学生公共必修课,教师自编公开出版、校本类活页教材21本(项),依托学银在线、爱课堂等网络学习平台,开设网络通识类课程上百门。目前,素质类课程建有1门省级学银在线开放课程、2门院级精品开放课程、5门院级优质(示范)课程及3门院级课程思政建设课程。

3.科学创新素质培养方式

围绕“课内”+“课外”、“讲台”+“讲堂”、“校内”+“校外”三个结合,素质部结合实际创新素质培养方式取得实效。“沱江潮”时政、道德、人文、法制、励志、双创六大讲堂始创于2012年,8年来,年均开展讲座30余场次,受众超1.2万人次。北大、清华、复旦等国内顶尖学府的专家教授,央视“百家讲坛”知名主讲人,省内外权威专家等轮番登上讲坛,场场爆满,深受学生好评,已经成为学院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育人品牌。“三百工程”发端于2013年,分为读书工程(读100本书)、绘画工程(赏100幅画)、音乐工程(唱100首曲)。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按照三个一百的要求,读经典、赏经典、唱经典。该项目旨在从眼、耳、口入手,开启学生心灵窗口,让其充分感受经典的魅力,增强学生认知能力、欣赏能力、感受能力,形成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人格力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项目实施以来,撰写《三百工程总方案》《三百工程导读手册》,选编《海酬文墨》《三百工程晨读选文手册》,出版《国学启蒙》教材,成立三百工程专家、教师、学生讲解团,年均宣讲近百场,受众超过1万人次,初步形成优秀文化长效育人机制。

4.始终坚持全景式思政育人模式

学院党委全面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引领,高度重视基础理论与具体情境、理论认同与行为养成之间关系,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充分发挥红色实践教育对大学生教育引导作用,为当代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红纽扣”,近年来,学院提出并把“行走的思政课”开到了凉山、宜宾等地贫困村田间地头;开到了张大千博物馆、范长江纪念馆、文化馆、城市规划馆;开到了广元、广安等红色革命圣地;开到了校内外实训车间、合作企业。内职学子们以实际行动作答青春问卷,以思政实践服务人民大众,思政理论课程改革“活起来”、“火起来”。2016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实践育人,在实践育人中提升学生素质——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获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2018年,申报立项省级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创新”,提出以“33566”为抓手强力推动思政课堂改革。即:搭建“教、学”“导、化”“范、效”互动三个平台、致力“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三个打通、着眼思政教育、专业教学、学生工作、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五位一体、凝聚党委、群团、学工、专职思政教师、专业教师、校友六方力量、实施铸魂、亲政等六大工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全面推进党委书记定期集中备课、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讲好思政第一课、领导班子带头进课堂上思政课等多项举措,积极探索采用翻转课堂、研讨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着力增强思政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获得感,努力打造学生想听爱学的“金课”和“热门课”。项目于今年顺利结项并进入推广运用阶段。学院思政教育优秀成果先后被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秀成果巡礼专题网站、四川省教育厅网站、四川新闻网等采用;学院申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连续两年作为唯一高职院校被教育厅推荐到教育部参评。

5.高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

心理教研室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全体教师均拥有国家级注册心理咨询师证书,结合心理健康课程常年义务开展学生心理疏导及心理干预,通过组织开展“我身边的小美好”、“心理电影观影活动”、“心理手工艺品制作大赛”等各类课程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心态。从2017年起,高职体育课程全面推行“普选”+“自选”教学改革,在校生大二年级起,结合自身体育锻炼及体育爱好,在全院范围内自选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累计开出体育自选“菜单”20余项,涉及瑜伽、形体、三大球、乒羽球等主流体育锻炼形式,极大增强了体育教学的吸引力及在校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据体测数据显示,三年来,学院中高职在校生体质数据明显好转,体测优秀率年均增长超8个百分点。此外,高度重视校内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每年定期举办校园篮排球比赛、秋季运动会等体育赛事,组建运动队参加国、省各级各类赛事屡创佳绩。仅2019年,师生参加四川省高职高专篮球比赛、足球联赛,内江市运动会等综合性体育赛事,获得个人冠亚季军、团体一等奖8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近百项。“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运动习惯蔚然成风。

(四)创新创业及技能竞赛获奖情况

在学院党政的领导下,我院创新创业工作进步明显,不仅成功申报了创新创业教育省级课程立项建设、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我院实情的创新创业教材,同时,在创新创业大赛方面,学生参赛热情高涨,参加赛事类别和参赛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并在各类赛事取得了可喜成绩。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学院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先后共计获得各级奖项:其中2017-2018年度共计获得各类级大赛奖励5项,其中“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1项、“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内江赛区选拔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优秀奖2个;2018-2019年度共计获得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奖励7项,其中“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银奖、铜奖各1项、“天府杯”创业大赛内江赛区优胜奖2项、优秀奖3项,2019-2020年目前参加全省创新方法应用大赛获得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获奖情况见表4.

表4 2017-2020年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情况统计表

序号

年度

获奖项目

获奖等次

主办单位

备注

1

2017-2018

自动草莓采摘器

“互联网+”大赛省级银奖

四川省教育厅

2

2017-2018

“中国创翼”内江赛区一等奖

内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招办

3

2017-2018

“中国创翼”内江赛区二等奖

内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招办

4

2017-2018

“中国创翼”内江赛区优秀奖

内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招办

5

2017-2018

“中国创翼”内江赛区优秀奖

内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招办

6

2018-2019

爱立方可伸缩包装箱

“互联网+”大赛省级银奖

四川省教育厅

7

2018-2019

燃气热水器磁控风压开关

“互联网+”大赛省级铜奖

四川省教育厅

8

2018-2019

资中县世外果源种植家庭农场

“天府杯”创业大赛内江赛区优胜奖

内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9

2018-2019

基于云平台的移动互联报警监控系统

“天府杯”创业大赛内江赛区优胜奖

内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0

2018-2019

Rhythm摄影工作室

“天府杯”创业大赛内江赛区优秀奖

内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1

2018-2019

智能集成温控系统

“天府杯”创业大赛内江赛区优秀奖

内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2

2018-2019

Doyouityourself

“天府杯”创业大赛内江赛区优秀奖

内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3

2019-2020

基于TRIZ的移动全信息SOS求救系统

创新方法应用大赛

省级二等奖

14

2019-2020

电池保温杯

创新方法应用大赛

省级三等奖

15

2019-2020

DIY手工坊

创新方法应用大赛

省级三等奖

16

2019-2020

在线提供大学生兼职平台

创新方法应用大赛

省级三等奖

17

2019-2020

致青春-校园文化产品

创新方法应用大赛

省级三等奖

18

2019-2020

咱家的养生粥

创新方法应用大赛

省级三等奖

(五)就业情况

学校坚决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践行“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作理念,形成了“学校统筹、部门联动、院系主抓、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持续完善就业管理和服务,就业质量总体向好,学生就业情况见表5。

表5 2017-2019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业情况一览表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毕业生数

2714

2689

2745

毕业生就业数

2614

2591

2636

就业率

96.32%

96.36%

96.03%

四、社会服务能力

(一)科研技术服务情况

学院坚持回归职教、问题导向,科创实效全面提升。立足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着眼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成果转化,着力让科研凸显职业教育自身特征、回归高职教育。

鲜明科研导向。一是以区域需求为研究的立足点,从技术改造入手,重点开展“立地式”科研服务。二是以学院需求为着重点,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入手,重点开展校本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促使科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院改革发展服务,回归到职业教育本行,反哺教育教学。

改革考核评价奖励制度。一是探索分类管理分类考核的制度。合理制定不同类型、层次教师的科研评价标准,注重个体评价与团队评价的结合。二是探索建立以“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将具有创新性和显示度的学术成果作为评价教师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据,针对职称评审实行积分制。三是重视引导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加深教师对行业、职业教育的理解,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内江职院已经成为“内江市招商引资的名片”,多名教师离岗创业。

建立工作机制。在学院科研领导小组的统筹下,稳妥推进科研工作重心下移。每个二级院系有对应的科研任务与科研方向,建有一个以上科研机构,目前已经建成内江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还将筹建高职教育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学院鼓励二级院系加入行业协会,鼓励教师积极争取来自政府、企业、社会团体、民间机构的各类科研课题;二级院系鼓励教师加入行业协会组织并担任职务,支持科研及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培训、调研,提高科研能力。

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建立科研成果奖励、科研课题资助、科研业绩考核三项基本制度。在出台《关于在“十三五”期间提升科研水平的若干意见》之后,学院出台了24项科研制度,包括《纵向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办法(暂行)》《横向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办法(暂行)》《教科研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支出标准管理办法(暂行)》《院级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暂行)》《预研项目管理办法(暂行)》《科研机构管理办法(暂行)》《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暂行)》《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实施办法(暂行)》《专利工作管理办法(暂行)》等,形成科研政策的“组合拳”,持续增加科研激励,让科研工作者“名利双收”。

学院近年来科研立项范围得到拓展,获批省厅级以上科研立项74项、市级立项56项,发表学术论文2280篇,其中北大核心以上论文220篇,SCI论文1篇;新申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9项,是十年前的39倍;不少研究成果转化为学院决策。仅2019年,学院公开发表学术164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及高校学报共计25篇;学院《职教前沿》《思政研究与实践》全年出刊共6期,合计发文111篇;授权专利28项,数量再创新高,同比增长82%;全院教师申报市厅级以上课题19项,成功立项10项,科研经费到账16.85万元;院级课题立项39项,结题37项;横向科研服务20余项,直接产生经济社会效益近1000万元。

(二)培训服务情况

2017年以来,继续教育处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系(部)的大力支持下,扎实开展继续教育各项工作。

为落实学院每年行政工作要点,公司在对部门人员分工进行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重视公司管理的制度建设,协调校内校外各项资源,坚持成人教育、自考教育、短期培训统筹推进,为学院继续教育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1.主要做法与成效

(1)注重内涵建设,项目打造出新业绩

继续教育处在申报、培训项目等方面成效显著。一是分析学院专业优势,精心设计培训方案,优化申报材料,积极申报并获批四川省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四川省农民工培训基地、四川省退役军人职业技能承训机构、四川省职工培训基地等四个省级培训基地。二是充分调研合作单位培训需求,量身打造高质量的培训项目。开设资中县乡镇财政所财务技能专项培训,结合隆昌市双凤镇花椒产业发展打造花椒专题培训等。

(2)注重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出新机遇

校地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是历年来培训工作的主要努力方向。一是与人社局、经信局紧密对接,争取获得有利于学院开展培训工作的政策支持。同时,在企业新型学徒制政策出台后,继续教育处第一时间与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四川恒通动保生物有限公司、励强汽车维修站等相关企业签订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协议。二是与四川恒通动保生物有限公司产业发展规划对接,将农业类培训基地建设和公司现代农业园投资建设紧密结合,共同制定园区发展规划,共同选择项目地址。目前,项目地址已成功选择市中区永安镇,并已开工建设。

(3)注重统筹推进,转型发展出新思路

历年来继续教育处注重多项业务同部署、同开展、同推进。培训项目由会务型培训向专业技术培训转型。2017年度完成培训收入486.61万元,其中属于学校承接的各级政府委托的社会人员培训收入452.43万元,属于企业、其他组织委托的各类培训收入34.18万元;2018年度完成培训收入508.16万元,其中属于学校承接的各级政府委托的社会人员培训收入417.86万元,属于企业、其他组织委托的各类培训收入90.30万元;2019年度完成培训收入332.32万元,其中属于学校承接的各级政府委托的社会人员培训收入301.44万元,属于企业、其他组织委托的各类培训收入30.88万元。社会培训凸显专业优势,项目化打造成为新模式。

(4)注重内控管理,团队建设出新举措

一是坚持内部思想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把学习重点放在党的廉洁自律管理规定、学院的财务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上。二是坚持团队决策,大事小事做到公开透明,充分征求意见,发挥每个职工的聪明才智,增强团队凝聚力。三是压实工作责任,周周有计划,周周有总结,进一步激发团队干事创业的激情。

2.2018年度培训工作完成情况

2018年度,学校开展的各类职业培训共计7852人次,42573人。担任学校开展的各类职业培训中本校的专任教师达20人,从行业、企业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参与学校职业培训授课的人数达125人。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2020年9月16日

   电话:0832-2262348(院办)2265927(招生)2101395(成教)更多>>
   地址:内江市东兴区汉安大道东四段199号   川公网安备 51101102000074号
   蜀ICP备05006284号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Copyright©2016-2023版权所有

  浏览次数: